劇情簡介
米和面是常見的兩種主食,在我國,主食是我們每頓飯不可缺少的食物,不吃主食,總感覺吃不飽一樣。由于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,南方大多愛吃米飯,北方人愛吃面食。
這么多年以來,對于到底是吃米好還是吃面好,南方人和北方人可謂是各執己見,誰也不讓誰,長期吃米飯和長期吃面食的人,到底有什么不一樣呢?誰的身體更健康?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,答案或許出乎你意料。
從營養成分上對比,米飯中的蛋白質要比面食略少一些,但面食中缺乏賴氨酸,在蛋白質上,兩者各有所長。
米飯經過了處理,其中的維生素B族比較少,而面食中相對較多,在維生素上,面食有明顯的優勢,尤其是沒有經過精白處理的。
從熱量上對比,因為米飯中含水量比較多,面食比較少,米飯所提供的熱量會比面食低一些,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常說吃面更容易胖的原因。
不過,我們吃米飯和吃面食時,大多還會吃一些其它食物,相比下來,兩者的熱量差距并不大。有的人認為米飯更好消化,也有的人認為面食好消化,這跟米面的加工程度以及烹調方式都是有一定的關系的。
有人認為吃米飯更健康,經常喝粥有利于養胃,其實吃米飯和面食哪個更養胃,要看烹飪方式,不同的人選擇也有所不同。
煮粥時間越長,淀粉糊化的就會更徹底,粥就更有利于腸胃吸收,面食經過發酵后,淀粉會發生分解,也有助于吸收。對于胃酸分泌過多的人,吃面食時可以適量加點堿。
長期吃米飯或面食,其實都不利于養胃,也不利于身體健康。因為攝入的營養過于單一了,而且不論是米飯還是面食,升糖指數都比較高,長期吃,不利于血糖的控制,特別是對老年人和血糖已經偏高的人而言,都不能長期吃。
根據我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,食物要多樣,以谷類為主,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-400克,全谷物和雜豆類50-150克、薯類50-100克。每天的膳食應該包括谷薯類、水果蔬菜類、畜禽魚蛋奶、大豆堅果類等食物。
很多人不想發胖,就不吃主食,這是不可取的,吃對了主食,身體更健康,減肥也會事倍功半!那么,主食到底應該怎么吃才健康呢?
主食應占每日攝入總能量的一半左右,種類要多樣化。
要粗細搭配,合適的粗細比例可以減少礦物質、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的損失。
主食的烹調方式建議以蒸煮為主,少煎少炸,不過煮的時間也不要過長。
對于血糖水平偏高的人來說,建議嚴格控制米和面的攝入量,可以吃的粗一點,主食選燕麥、藜麥、蕎麥等粗糧,吃飯的速度要放慢,充分的咀嚼,有利于延緩餐后血糖上升速度。
綜上所述,米和面各有千秋,從健康的角度上來說,長期吃哪一種都是不好的,主食也要注意多樣化,還得控制量。不管是健康的人還是患有某種慢性病的人,嚴格來說,并沒有不能吃的食物,重點是要控制量、選擇正確的吃法。